[律师解答]:适用范围不同,不是同一概念。
[律师建议]在国内保函业务中,尽量避免使用保函有效期的概念。
[论述与依据]
保函的基本分类有两种:⑴独立保函;⑵从属保函。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通常采用独立保函,而在国内交易中不存在独立保函的概念,所使用的保函均为从属性的保函。
保函有效期只在独立保函中使用,是保函作为独立担保性文件时的有效期,受益人只能在有效期内有求保函开具行承担责任,过期免责。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采用独立保函且可以适用《见索即付独立保证统一规则》(即URCG),根据URCG规定,超过保函有效期后保函开具行不承担保函项下的责任。
保证期间在从属保函中使用,是保证作为从合同对主合同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开始计算,过期不承担责任。从属保函适用国内《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
由于国内《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有效期的概念,即使在国内保函业务中约定了有效期,也可能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从而使得保函的开立银行多承担了一段风险,即仍然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的承担保证责任。
[法律规定]
《担保法》第25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担保法》第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解释第32条第2款:“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2年”
